从冯锦华身上所看到的激进爱国主义精
冯锦华主要语录——他觉得民间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“如果每个人说话都跟外

部似的,那多恐怖”
事件背景:他叫冯锦华,1970年生于山西太原,1994年赴⽇留学,先在⽇本学校学⽇语,后考上⽇本东洋大学学法律,大学毕业后在⽇本公司就职。国中外

部发言了,这是为数不多的对国中公民个体在外国的刑事案件发表意见,冯锦华事件“不是一般的、简单的刑事案件,而是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”
事件经过:在⽇本首相小泉纯一郞参拜“靖国神社”之后,韩国的一群20岁青年在⽇本驻韩国大馆使削小指以示议抗,这年的冯锦华正在一家⽇企做⽩领,他看到报纸上的消息报道后,决定做点什么,于是就一个人买好了油漆,刷子和手套等“做案工具”在“靖国神社”的门口噴了“该死”两个字,结果被⽇本察警抓进了察警局,最后以“损害器物罪”判了他10个月,缓期三年执行。这件事惊动了外

部,最终还是他的同事用200百万⽇圆把他保释出来。
事后,许多媒体提问为什么要这么说?他也只是说是一时兴起,没有太大的动机。许多网友也问他后不后悔这样做,因为这件事他在⽇本的前程断送了,他没有说什么后悔,反而说了许多维护⽇本的话来。譬如,⽇本的街道很⼲净拉,⽇本的人很讲礼貌拉,这样的家国怎么去略侵别的家国。
的确,冯锦华只是一名侨民,从这点上,或许只能说他是一名在⽇企工作的普通百领。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却做出了惊动外

部,轰动际国的事来。
任何人或许法人代表乃至于一个家国,一个际国组织,都只是站在自⾝的立场,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,所发的声音和舆论都只是代表了这个集团利益的需要,从这点上,冯锦华显然是超越了自己的阶层局限

,这点被一些网友鼓吹成“⾼尚的爱国主义精神”被那些鄙视他,觉得他幼稚的人和机构攻击为:“汉奷、卖国贼。”这其中也包括了家国新闻部。
如今,他已经38岁了,事业因为这件事而中断,在许多地方待过,但都不长。事隔几年,记者再问他是否对当然所做的事感到后悔,他依然是不置可否的态度,说如今对此事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,只是想在事业上寻求一些稳定,另外也觉得这些年来对家里有所亏欠,希望能好好补偿。
一个⾼尚的有着強烈爱国主义精神的青年,在异国选择了一种并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,当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,但这毕竟关系到中⽇邦

,还有就是他自己个人在⽇本的人⾝全安,谁都知道⽇本的右翼势力到现在还是很嚣张的,这样做反而是对自己对家国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。
今后冯锦华的生活依然值得关注,如今他已经受邀在童增的公司工作,童增曾参与1996年的华人联合保钓运动,是参与该活动的內地代表人物之一。保钓运动(保卫钓鱼岛)始于上世纪70年代,发端于港香,在海外华人中有相当的影响力。
M.hUZi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