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逸周书 作者:佚名免费:序
《逸周书》,原名《周书》,在质上与《尚书》类似,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。旧说《逸周书》是孔子删定《尚书》后所剩,是为“周书”的逸篇,故得名。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。
-
聊斋志异 作者:蒲松龄免费:爱才
《聊斋志异》简称《聊斋》,俗名《鬼狐传》,是国中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。《聊斋志异》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(张友鹤《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》)(朱其铠《全本新注聊斋志异》为494篇)。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有极⾼的艺术成就。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,人物形象鲜明生动,故事情节曲折离奇,结构布局严谨巧妙,文笔简练,描写细腻,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。
-
奇经八脉考 作者:李时珍免费:释音
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,包括任脉、督脉、冲脉、带脉、跷脉、跷脉、维脉、维脉。奇者,异也。因其异于十二正经,故称“奇经”。它们既不直属脏腑,又无表里配合。其理生功能,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⾎运行起着溢蓄、调节作用。
-
素书 作者:黄石公免费:安礼
《素书》相传为秦末⻩石公作。民间视为奇书、天书。《素书》以道家思想为宗旨,集儒、法、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,同时以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为立⾝治国的本、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,以此认识事物,对应事物、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。传说⻩石公三试张良,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。张良凭借此书,助刘邦定江山。
-
引凤萧 作者:枫江半云免费:第16回 单鞭重系高低角 双桂齐
暂无简介
-
反经 作者:赵蕤免费:还师
《反经》(亦称《长短经》)是一本谋略奇书,由唐朝大诗人李⽩的老师道家末枝纵横家赵蕤所著。它以唐以前的华夏历史为论证素材,集诸子家百学说于一体,融合儒、道、兵、法、、农等诸家思想,所讲内容涉及政治、外、军事等各种领域,并且还能自成一家,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、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。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,被尊奉为小《资治通鉴》。
-
天工开物 作者:宋应星免费:珠玉
《天工开物》初刊于1637年(明崇祯十年)。《天工开物》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著作,是国中古代一部综合的科学技术著作,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,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。外国学者称它为“国中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。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、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。是国中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,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,反映了国中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。
-
醒世姻缘传 作者:西周生免费:第一百回 狄希陈难星退舍 薛素姐
《醒世姻缘传》以明代前期(正统至成化年间)为背景,写了一个两世姻缘、轮回报应的故事。前二十二回写晁源携女珍哥打猎,死一只仙狐并剥了⽪,后娶珍哥为妾,待计氏,使之自缢而死,此是前生故事。二十三回以后是后世故事:晁源托生为狄希陈,仙狐托生为其薛素姐,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。在后世姻缘中,狄希陈变成一个极端怕老婆的人,而薛、童则变成极端悍泼的女人。她们想出种种稀奇古怪的忍残办法来磨折丈夫:把他绑在脚上、用子痛打、用针刺、用炭火从他的⾐领中倒进去,烧得他⽪焦烂。而狄希陈只是一味忍受。后有⾼僧胡无翳点明了他们的前世因果,又教狄希陈念《金刚经》一万遍,才得消除冤业
-
大学 作者:曾参免费:第十一章
《大学》原为《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。一说曾子作。提出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⾝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八条目。宋代程颢、程颐兄弟从《礼记》中把它出,以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相配合。至南宋淳熙年间(1174-—1189),朱熹撰《四书集注》,将它和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为“四书”。
-
舂秋谷梁传 作者:范宁免费:哀公(元年~十四年)
《⾕梁传》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,用这种方式来注解《秋》,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。《⾕梁传》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,终于鲁哀公十四年,体裁与《公羊传》相似。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,战国时鲁人⾕梁⾚(⾚或作喜、嘉、俶、寘)。起初也为口头传授,至西汉时才成书。晋人范宁撰《秋⾕梁传集解》,唐朝杨士勋作《秋⾕梁传疏》,清朝钟文烝所撰《⾕梁补注》为清代学者注解《⾕梁传》的较好注本。 《⾕梁传》着重宣扬儒家思想,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,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,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,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。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。
-
三刻拍案惊奇 作者:梦觉道人免费:卷三十
《三刻拍案惊奇》原名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钱塘陆人龙编撰,陆云龙评点,崇祯五年峥霄馆书坊刊行,八卷四十回,为拟话本小说。《型世言》一书,传稀少,大概问世十年后,已难见该书。崇祯十六年前后,江南书贾将其改纂,照原书版式翻刻了其中三十回,为每回新拟了 回目,将书名改为《三刻》,作者亦改署梦觉道人、西湖子。
-
论语 作者:佚名免费:尧曰篇
《论语》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。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,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论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易经》《秋》并称“四书五经”。通行本《论语》共二十篇。
-
龙困与微行 作者:权延赤免费:第三章 毛泽东被迫离武汉
这所院子不能随意散步。那一幢幢设了岗的灰小楼惹我生出许多怀。三十七年前,共中央中第八次国全代表大会召开时,这里曾经住过许多世界著名的共产领袖人物。率苏共代表团前来参加大会的是米⾼扬。他说,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兼有“牛一样结实的⾝躯和令人敬畏的面孔”的彭德怀元帅。“米⾼扬同志,”彭德怀像尊铁塔,近在咫尺地墩实在这位苏共代表团团长面前,以传统的国中农民的纯朴,不拐弯不打结地当面诘问:“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他天才、英明、万岁,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?”
-
古画品录 作者:谢赫免费:第六品
《古画品录》,国中画论著作,由谢赫所著,是国中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。
-
归莲梦 作者:佚名免费:第十二回 莲梦醒时方见三生觉路
《归莲梦》共十二回,题“苏庵主人编次”、“⽩香山居士校正”,作者的实真⾝份与姓名已不可考。产生的年代大约在明代后期。 小说写的是明朝山东泰安州乡民⽩双山夫,因为天旱,颗粒无收,被双双饿死,留下了个十二岁的女儿。一天,一位僧人经过泰安州,见⽩双山女儿孤苦伶仃,无依无靠,遂起恻隐之心,将其带到泰山,给一位叫真如法师的僧人收养,真如法师为其取名莲岸,莲岸自此就在真如法师的教导下修行学佛。六年之后,莲岸十八岁时,她告别真如法师,下山访道,自创门户。在路上,她遇到了一位⽩猿大仙,大仙送给她一卷天书,叫《⽩莲经》。莲岸如获至宝,刻苦揣摩,从而学会了神通法术。后来,官民反,她聚众起事,与官府作对,带领造反者占领了柳林寨,创立教门,成为⽩莲教的开山祖师⽩莲大师。开封府有一下级军官崔世勋,被调到陕西去任总兵,镇⽩莲教军队。崔世勋有一女儿,名叫香雪,已经许配给寄养在崔家的王昌年为。崔世勋带兵出征后,香雪的庶⺟焦氏与其子焦顺就在家中欺负香雪和王昌年。
-
黄庭经 作者:佚名免费:下部经
《⻩庭经》,又名《老子⻩庭经》,道教养生修仙专著;内容包括《⻩庭外景⽟经》和《⻩庭内景⽟经》;两晋年间,新增《中景经》。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。
-
荡寇志 作者:俞万春免费:附录三:贯华堂本《第五才子书施耐
《寇志》七十回,附“结子”一回,又名《结⽔浒传》。此本接续金圣叹评本之七十回⽔浒传而作,是所有⽔浒系列作品中唯一立场相对的一本著作(金圣叹评本之立场有正反两说,尚无定论)。 因作者生当清季太平天国前,国内盗贼横生,作者有于当时国中受盗贼横行之苦,因而深恶盗贼,有“既是忠义,必不做强盗;既是强盗,必不算忠义”、“孰知罗贯中之害至于此极耶”(有一说法称:⽔浒七十回之前为施耐庵所作,七十回之后为罗贯中所续,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贬罗)的话,并进而著书立论,要使“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,丝毫不容假借!”故此书中对宋江等人深恶痛绝,凡梁山泊上一⼲人等,几乎都无好下场。 故后人叹:金圣叹不过是“斩”了《⽔浒》,而俞万却是“扫”了《⽔浒》。
-
明史 作者:张廷玉等免费:明史表
《明史》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,共三百三十二卷,包括本纪二十四卷,志七十五卷,列传二百二十卷,表十三卷。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,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(公元1368年)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年)二百多年的历史。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《宋史》,其修纂时间之久、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。《明史》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,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。
-
博物志 作者:张华免费:卷十
《博物志》,国中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。西晋张华(232~300)编撰,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﹑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。内容多取材於古籍﹐包罗很杂﹐有山川地理的知识﹐有历史人物的传说﹐有奇异的草木鱼虫﹑飞禽走兽的描述﹐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 ﹐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。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﹐是有关牛郞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。
-
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者:张恨水免费:十八相送
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、《孟姜女》、《⽩蛇传》和《牛郞织女》并称为国中民间四大传说
-
易经 作者:伏羲免费:《易经·杂卦传》
《易经》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,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(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),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被誉为“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”。在古代是帝王之学,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商家的必修之术。从本质上来讲,《易经》是一本关于“卜筮”之书。“卜筮”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,而《易经》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。
-
玉梨魂 作者:徐忱亚免费:第三十章 凭吊
徐忱亚(1889~1937)小说家,江苏常人,名觉。民初“鸳鸯蝴蝶派”的代表作家。被当时世人称作哀情巨子。代表作《⽟梨魂》。徐忱亚是民初以写作骈文长篇小说著称的,其小说以言情为主,小说中多借西方小说手法,善以骈文创作。1912年,一部《⽟梨魂》红透半边天,甚至“红”出国界,热至东南亚。1924年拍成电影,1926年改编成话剧。鲁迅⺟亲亦甚《⽟梨魂》。
-
冰鉴 作者:曾国藩免费:气色
《冰鉴》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,一部关于识人、相人的经典文献,是曾国藩总结自⾝识人、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,是曾国藩体察⼊微、悉人心的心法要诀,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、启迪和借鉴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。《冰鉴》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,受他独到的识人、用人策略。
-
周礼 作者:周公旦免费:弓人
《周礼》是儒家经典,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周公旦所著,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,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,融合道、法、等家思想,与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。《周礼》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。大至天下九州,天文历象;小至沟洫道路,草木虫鱼。凡邦国建制,政法文教,礼乐兵刑,赋税度支,膳食⾐饰,寝庙车马,农商医卜,工艺制作,各种名物、典章、制度,无所不包。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。
-
武经总要 作者:北宋免费:后集 卷二十一
《武经总要》是北宋封建王朝用家国力量来编辑的一部大型综合兵书,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。它对于军事组织、军事制度。用兵选将、步骑训练、行军宿营、古今阵法、战略战术、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、军事地理、历代用兵实例、星占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。其中营阵和武器装备两部分,还附有大量的图。“前集备一朝之制度、后集具历代之得失”(《四库总目。兵家类》),较完整地保存了北宋前期的军事制度;“采秋以来,列国行师制敌之谋,出奇决胜之策,并著予篇,随其效应依仿兵法以分其类目。”极便查找。所以,它不仅具有重...
-
智囊全集 作者:冯梦龙免费:知微卷五
《智囊全集(全译珍藏本)》共分上智、明智、察智、胆智、术智、捷智、语智、兵智、闺智、杂智十部,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是十邵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,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,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智术计谋来排忧解难、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。
-
弟子规 作者:李毓秀免费:余力学文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。《弟子规》据《论语》等经典编写而成,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,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,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、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。
-
三命通会 作者:万民英免费:·玉井奧訣
《三命通会》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。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⾼的官方地位,而⾜本《三命通会》共十二卷 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《三命通会》《星学大成》收录,并给予了⾼度的评价。此书共十二卷,前九卷分列了十天⼲,每天⼲以为主,以月为核心时为辅,定人吉凶,三卷载大量子平古歌赋极具实际作指导意义。是传统子平八字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。在内容完整上古本里要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内容最全,现代本的要数《增广校正三命通会》最全。 该书的体系和构成,继承了古论命法以及子平格局论命法,是一本传统子平命学的集大成的著作。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,无论十神、格局、神煞、纳音论命,都有其道理和应验,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髓和运用方法,所以他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承者,承袭了先贤的古命法和子平法。全书共十二卷,后三卷收录了很多经典赋文使之得以广泛传。该书和《渊海子平》,《星平会海》,《神峰通考》,《子平真诠》并称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。是传统子平格局命学之正脉,而非当今所行的以任铁樵《滴天髓》,余台《穷通宝鉴》为理论的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伦命体系。很多学者用《滴天髓》《穷通宝鉴》的理论去理解和⽩话注解《三命通会》是偏离古命法和子平论命法正路的。
-
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作者:何梦梅免费:第四十五回 谊殿下还乡省母 曹小
⾼丽抄本,四卷四十五回,正文半叶十行,行二十字。【藏本内省图书寮】未见。道光壬寅二十二年(1842)宝文堂藏板本。七卷四十五回,内封正中为“绣像正德游江南全传”,右栏上方为“道光壬寅新镌”,左栏下方为“宝文堂藏板”,首“游龙幻志序”,署“道光壬辰仲夏上浣樵西⻩逸峰题,次自序,署“道光壬辰季秋中浣顺邑雪庄何梦识”。有图二十八幅。正文半叶十行,行二十字。【藏京北图书馆】 又有坊刻小本四卷二十四回,题《梁太师江南访主》,道光己酉二十九年(1849)岁刻,乃此书之简本。 何梦梅撰。梦梅,字雪庄,道光中叶广东顺德人。序谓其“宿负慧,怀豁达,尝作奇书异传,以之寓意,即以之慨世情也。”
-
楞伽经 作者:实叉难陀免费:完结 偈颂品·二
《楞伽经》全称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亦称《⼊楞伽经》、《大乘⼊楞伽经》。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(443年)的求那跋陀罗、北魏的菩提支、唐代于阗(今疆新和田)僧人实叉难陀。各译为四卷本、十卷本、七卷本。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,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,因此传广、影响大。我们也以四卷本为工作底本。针对佛僧对话,散文与诗句相互叉的特点来进行标点和分段。